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成分复杂(含大量有机溶剂、抗生素残留、酸碱物质、有毒有机物等),具有
高 COD(数万至数十万 mg/L)、高盐度、高毒性、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,处理难度大。其处理技术需结合废水特性(如污染物类型、浓度)分阶段进行,核心是通过 “预处理 - 主体处理 - 深度处理” 组合工艺,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。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技术及应用场景:
预处理的核心是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、有毒成分及悬浮杂质,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。
酸碱中和
高级氧化技术(AOPs)
Fenton 氧化:投加 Fe²⁺和 H₂O₂,在酸性条件下产生・OH,适合 COD≤10000mg/L 的废水,反应时间 1-2 小时,COD 去除率 40%-60%;
臭氧氧化:臭氧(O₃)与废水接触(浓度 80-150mg/L),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产生・OH 分解有机物,适合含显色物质的废水,无二次污染;
电催化氧化:通过电极(如钛基 IrO₂电极)产生・OH,电流密度 5-20mA/cm²,适合小水量高毒性废水(如含硝基化合物废水)。
作用:利用强氧化性物质(如・OH 羟基自由基)分解难降解有机物(如芳香族化合物、杂环化合物),提高废水可生化性(BOD₅/COD 从 0.1 提升至 0.3 以上)。
常用工艺:
混凝沉淀
经过预处理后,废水进入主体处理阶段,核心是通过生物处理或深度化学处理大幅降低 COD 和毒性。
厌氧生物处理
好氧生物处理
活性污泥法:如 A/O(缺氧 - 好氧)、SBR(序批式反应器),通过缺氧段反硝化脱氮,好氧段降解 COD,COD 去除率 70%-90%;
生物膜法:如生物接触氧化池、MBBR(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),耐冲击负荷强,适合含少量毒性物质的废水,生物膜载体(如聚氨酯填料)可提高微生物浓度。
作用:通过好氧微生物(活性污泥、生物膜)氧化分解有机物,适合中低浓度废水(COD≤5000mg/L)。
工艺:
厌氧 - 好氧组合工艺
经过主体处理后,废水 COD 仍可能高于排放标准(如 GB 21904-2008《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要求 COD≤50mg/L),需进行深度处理。
膜分离技术
高级氧化深度处理
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
根据废水特性:高盐高毒废水优先选择 “蒸发脱盐 + 高级氧化 + 生物处理”;可生化性好的废水(BOD₅/COD≥0.3)优先用 “厌氧 + 好氧” 组合。
经济可行性:大水量废水优先选择低成本生物处理,小水量高浓度废水可采用焚烧或湿式氧化。
环保合规性:需满足当地排放标准(如太湖、长江流域要求更严格),必要时增加深度处理确保稳定达标。
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处理的核心是 “分阶段、组合化”,通过预处理降低毒性和负荷,主体处理降解有机物,深度处理确保达标。未来趋势是智能化集成工艺(如在线监测 + 自动调节药剂投加)、资源回收技术(如溶剂萃取回收、沼气发电)及低碳处理技术(如厌氧消化产甲烷、膜法回用减少排放量),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降低处理成本。
